2025年4月9-11日,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與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聯合國內重點能源化工企業主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為指導,《中國設備工程》和《智慧中國》雜志社作為媒體支持,在中國青島召開2025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大會,同期舉辦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成果展覽會,并發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產品推薦目錄》。
大會現場
本屆大會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系列指示批示,以綠色、智能、高效為引領,助力我國能源化工重大裝備國產化,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穩步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能源化工企業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攻關與應用,促進能源化工企業與裝備制造企業向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開展協同創新,疏通“堵點”“痛點”,突破“卡脖子”問題,實現由石化裝備大國邁向石化裝備強國目標。
大會現場
來自國家部委領導,科研單位專家,石油、石化、煉化、煤化企業代表,能源化工行業設計與工程公司代表,為能源化工行業提供物資和服務的技術裝備領域優質供應商代表以及知名媒體共800多人出席了此次會議。
大會現場
4月10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王金祥出席并發表講話。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王金祥發表講話
王金祥指出,我國是世界最大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能源化工行業作為我國基礎性、支柱型、戰略性產業,一直承載著國家發展的重任。近年來,能源化工行業積極響應并踐行國家“積極、穩妥、先進、可靠”的國產化戰略,統籌推進我國石油石化重大裝備的國產化攻關與推廣,有力促進了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可控的重大技術裝備設計和制造核心技術,國產能源化工裝備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并在部分領域“領跑”的重要轉變。
王金祥強調,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影響加深。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勢也沒有變。廣大能源化工行業從業者,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化工行業裝備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決策部署上來,緊緊圍繞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戰略統籌謀劃,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堅持優化布局、集群發展,為推動建設世界能源和化學工業強國貢獻力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王金祥發表講話
王金祥指出,面向未來,一是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補貼首臺套應用,降低企業試錯風險,聯合推出“國產設備質量險”,降低用戶使用首臺套國產設備風險。加大對國產化裝備投產后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對生產企業的支持力度,防止打破壟斷后企業又被收購的情況發生。通過政策引導,推動能源化工技術裝備逐步實現從“替代進口”到“領先創新”的跨越。二是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要提高能源化工技術裝備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利用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能源化工技術裝備的生產制造、遠程監控、故障診斷、優化調度等功能,切實提升能源化工裝備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源化工裝備制造企業要堅持從材料采購到生產制造、從產業應用到無害化處置全生命周期的減碳降碳和綠色化發展方向。三是加強上下游聯合創新,實現協同高質量發展。在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的國際環境下,能源化工企業和各類裝備制造商要瞄準先進技術裝備,加強聯合創新,實現協同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盯住解決“卡脖子”問題,更要具備超前思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創造改變世界的新技術、新裝備,向世界充分展現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王金祥
最后,王金祥強調,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未來能源化工裝備的競爭將更多集中在高科技領域、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融合的高端競爭。隨著我國能源化工自主創新時代的到來,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讓我們團結一心,砥礪前行,為推動我國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制造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資源利用和循環經濟處處長樓鵬康作《加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主旨報告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資源利用和循環經濟處處長樓鵬康全面解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相關政策。他表示,今年前三月,在“兩新”政策持續發力下,我國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加速落地,不僅拉動了投資增長、促進了產業發展,更在釋放內需潛力、助力綠色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能集團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萬國杰作《石油化工及煤化工技術裝備國產化進展與未來趨勢》主旨報告
會上,石化行業供應鏈智庫專家組發布《石油化工及煤化工技術裝備國產化進展與未來趨勢》主旨報告。石化行業供應鏈智庫核心專家萬國杰代表專家組宣讀主旨報告。
報告指出,依托國家政策支持與產業鏈協同,能源化工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大力推動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替代,智能制造和技術創新都取得了大幅度進步。當前,我國石油石化裝備的產品種類和產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陸上油氣鉆采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0%,灘淺海油氣鉆采裝備國產化率超過70%,煉油化工裝備國產化率已達95%以上,部分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石化裝備乙烯三機組設計、制造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核心控制系統的全面國產化,大型擠壓造粒機、乙烯冷箱、高壓大功率變頻裝置等核心設備國產化替代已進入高速階段,剛剛建成投產的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裝置國產化率達到97%;煤化工技術裝備方面,大規模煤液化反應器、高壓油煤漿進料泵、高壓水煤漿進料泵、大規模高壓氣化爐、甲醇合成反應器、大型費托反應器、煤液化循環泵、大型壓縮機、苛刻工況特種閥門、雙冗余高中壓變頻器、大功率雙防爆電機等關鍵裝備,已經實現整體國產化。
報告指出,盡管石化裝置在設備材料國產化替代和創新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部分設備材料在性能指標、穩定性方面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大型應用軟件開發關鍵技術仍存在薄弱環節,部分核心部件、關鍵材料仍需依賴進口,自動化鉆機裝備、深海油氣開發技術裝備、超高溫井下工具等高端裝備方面還存在“卡脖子”技術瓶頸,石化裝備自動化決策系統還處于監測、預警等階段,在模擬仿真、核心數據利用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煤化工裝備在產品設計和制造的細節上、關鍵零部件上、核心檢測傳感器以及整體性能等方面,和國際上高端產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展望未來,報告分析我國能源化工行業國產化已從“替代進口”邁向“自主創新”,但需在材料科學、極端工況驗證、用戶信任構建等領域持續突破,需要在新的理論、功能、結構形式等方面取得開拓性創新;應通過政策支持、產學研用協同及數字化轉型,在智能化裝備、綠色技術等領域實現全面突破;大力發展高端化與規模化,向100%國產化率邁進;要重點突破極端環境、極端工況下的設備穩定可靠運行;實現智能化與綠色化,AI驅動的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松宣讀《關于發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的通知》
在隨后舉行的能源化工行業裝備國產化創新產品推薦發布儀式上,共有21家企業的42個產品入選《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產品推薦目錄》。涵蓋重大裝備、工業軟件、智能控制系統、高效泵閥、特種材料等多個領域。
發布儀式上,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松宣讀《關于發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的通知》。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榮譽會長牛昌文,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徐東華為創新產品企業頒發證書。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榮譽會長牛昌文,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徐東華為推薦企業頒發證書
能源化工行業裝備國產化創新產品推薦發布儀式現場
發布儀式后,20位行業專家和重點企業代表圍繞能源化工行業的國產化創新,從產業鏈供應鏈的多個層面分享了研發應用經驗及未來展望。大會后半段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節能降碳技術委員會主任史作廷主持。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節能降碳技術委員會主任史作廷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專家、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熊建新作《中國石化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進展》主旨報告。來自國能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呂昭、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戰軍、青島鼎信通訊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總經理常亞光、沈鼓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樹鑫、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大區化工行業總經理魏啟航等能源化工行業相關企業的代表分別作主旨演講。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專家、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熊建新作《中國石化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進展》主旨報告
國能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系統項目組(機動部)呂昭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采購部副部長兼專業副總工程師王戰軍
青島鼎信通訊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總經理常亞光
沈鼓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北部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樹鑫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大區化工行業總經理魏啟航
4月10日下午,來自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東南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京東工業、中國船舶第七零三研究所、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蘭劍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力威流體控制有限公司、廣東威特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廣東能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能源化工行業的相關企業代表作主旨演講,會議分別由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原副總經理、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孫松泉和陜西省設備管理協會能源化工委員會主任委員、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劉昌耀主持。
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原副總經理、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孫松泉
陜西省設備管理協會能源化工委員會主任委員、石化行業供應鏈核心專家劉昌耀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專家鄭曉霞
東南電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健聰
京東工業副總裁、山東戰區總經理唐建英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北京辦事處銷售總監孫迎慶
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三棵樹工業漆石化行業戰略部總監胡吉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中心高級總監方杰
蘭劍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總監李豐訊
上海華力威流體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華
廣東威特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祥
廣東能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勝輝
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常占東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專家解增忠
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國產化創新成果展覽會
本次大會開幕前,還召開了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來自能源化工行業的近40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能源化工技術裝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創新發展等內容,進行了廣泛地交流與研討。圓桌論壇上,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專家委員會專家徐東華作了我國石油和化工裝備國產化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發展基礎和技術路線,重點領域突破與協同創新,政策支持與耦合發展總結性發言。
2025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專家委員會專家徐東華在能源化工行業技術裝備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作總結發言
4月11日上午,前半段進行了節能降碳技術設備專題宣講,來自北京華源泰盟節能設備有限公司、雞西德元電器有限公司、天津市創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以達環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做了主旨演講,本階段由中國設備管理協副會長兼節能降碳技術委員會主任史作廷主持。
北京華源泰盟節能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高慶有
雞西德元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詠
創舉科技石化行業高級項目經理胡冰
青島海以達環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韓加芳
隨后舉行的重點石化企業、工程設計單位供需對接會上,來自濱化集團、濱陽燃化、京博石化、金禾實業、齊成控股、山東清源、鑫海化工、昊源化工、錦疆化工、兗礦煤化、華昌化工、久泰集團、北元化工、精益化工、東岳氟硅、伊東集團、東興化工、聯泓新材、延長石油、國能包頭、魯西工程、伊泰集團、神華工程、天辰工程、東華工程、大連化工設計院、北油工程、中石化石科院等相關企業代表出席會議,進行供需對接。
重點石化企業、工程設計單位供需對接會
4月11日下午,會議代表前往青島鼎信通訊消防安全有限公司參觀考察。鼎信消防擁有行業內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制造中心,擁有全產業鏈自動化制造能力,鼎信科技產業園榮獲工信部“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制造中心已經完成全產業鏈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涵蓋了模具-注塑-PCB’A生產-組裝包裝全產業鏈自主生產。雄厚的研發能力配合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鼎信消防實現了全系統產品自研自產。
會議代表參觀考察青島鼎信通訊消防安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