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政府采購
【課題來源】
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銀監會、國家能源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國資委、北京市商委、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云南省財政廳。
【研究目的】
為中國加入GPA談判提供出價方案、應對策略等研究支撐。
【GPA簡介】
GPA(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即《政府采購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針對政府采購市場開放的專項協定,具有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由WTO成員自愿加入,GPA只約束加入該協定的參加方,各參加方之間按照承諾范圍互相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目前GPA包括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19個參加方,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參加方政府采購市場規模巨大,一般占GDP的15%-20%,承諾開放市場規模高達1.7萬億美元,目前我國尚未加入GPA,這個市場對我國而言幾乎是空白。
【研究背景】
我國于2007年底啟動加入GPA談判,成為加入WTO之后我國在對外經濟貿易領域開展的又一項重大談判。國務院高度重視GPA談判工作,成立了由張高麗副總理擔任組長的GPA談判工作領導小組,由財政部總牽頭,下設貨物組、服務組、工程組、企業組、軍事組、法規組、地方組。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盡快加入GPA對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有利于我國開拓新的海外市場空間,增加國際話語權,助力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為深化國內改革提供新抓手,中國由“被動應對”轉為“主動加入”,目前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研究內容及成果】
我院自2009年開始GPA研究,通過探索鉆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GPA研究方法,連續9年承擔GPA課題50余項,橫跨7個GPA工作組中的4個(貨物組、服務組、企業組、地方組),開展了13個工業行業(五千多種產品)、12個服務部門(161類服務)、113家中央企業及北京市、云南省應對GPA談判研究,積累了豐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