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環保部正式發布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以下簡稱“國六”),自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制定雖然引來各種爭論,但發展到今天,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排放標準終于塵埃落定,車企只有抓緊未來三年半的時間開發符合要求的車型才能生存下去。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接受了《中國汽車報》專訪,解讀國六排放標準的同時,也給企業、行業提出了應對建議。許艷華表示,在最嚴國六面前,揚鞭奮蹄方為車企生存之道。
最嚴排放標準 助推中國汽車“走出去”
面對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我國的汽車排放標準日趨嚴格。國六被稱為史上最嚴排放標準,不僅是排放限值相對國五總體提升40%~50%,更嚴格的是其在采用嚴格的WLTC工況測試循環的同時,還增加了蒸發排放、加油排放和車載診斷系統監管。國六既非歐標也非美標,而是綜合了歐洲和美國加州排放標準最嚴格的部分。
國六之嚴,對于車企來說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許艷華表示,國六標準的制定在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而隨著我國排放標準的升級,車輛技術達到更高的水平之后,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過去我們車企走出去的一大障礙就是在海外需要重新做認證,要符合當地的法規要求,而驗證時間通常要一兩年,這極大影響了我們走出去的進程。”許艷華表示,“國六標準能促進企業技術升級,而技術提升之后,再到相關國家做標準認證會容易很多。”許艷華還透露,一些國際認證組織已經開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中國企業在這些機構獲得認證后可以省去到目的國再次認證的程序,而這些都是國六標準成為“史上最嚴”帶來的衍生效益。
時間緊是國六最大挑戰
考慮到汽車行業的現實情況,國六實施時間從2020年1月1日延至2020年7月1日,但對車企來說,時間仍相當緊迫。“通常國際上排放標準升級需要4~5年,而標準發布距標準實施的時間要提前4~5年。”許艷華認為,時間緊是國六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國自2017年1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而國六標準從發布到正式實施僅間隔三年半。企業開發、設計、驗證都需要時間,尤其是一些試驗必須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完成。 “中汽協曾向環保部極力爭取延后國六實施時間,不過,環保部考慮2020年是汽車減排的關鍵時間節點,其涉及到我國的總體環保規劃問題,所以環保部最終只給了半年的延后期。”許艷華表示,中汽協對這一結果表示理解,希望企業能積極應對。
“我們了解到有些城市或地區會提前實施國六,就此,中汽協已經向環保部提出建議,提前實施的時間表要科學,也就是說要在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可以達標的情況下才可行,否則就沒有意義。” 許艷華透露,中汽協希望環保部能夠就部分地區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問題進行協調,確保汽車企業能及時供應符合要求的產品。對此,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地方提前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需要到環保部備案,屆時,環保部會考慮汽車行業的客觀情況。
許艷華表示,保證汽車安全、節能、環保是企業應盡的責任,按照國家法規要求研發生產相關產品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在積極應對國六標準,制定產品開發時間表。
不確定因素或致部分車企無車可賣
一直以來,相對于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在面對排放標準升級方面更顯弱小。業界擔心,國六會給自主品牌帶來巨大壓力,很多企業很難達到要求。許艷華表示,因為國六標準的“獨創性”,非歐標也非美標,是基于中國國情獨創的排放標準,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外資品牌、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我國從2000年開始建立汽車排放標準,即所謂的國一。從國一到國五一直采用歐洲標準,比如測試工況是NEDC,限值基本相同,跨國汽車公司的產品進入中國基本不存在法規上的門檻,而中國品牌汽車則需要大量的前期開發工作。但到了國六,無論是歐洲、日本,還是美國汽車品牌和中國品牌一樣都需要應對OBD、 RDE、ORVR等升級。”許艷華說。
許艷華透露,目前已經有一家合資企業因為提前做了準備,生產出符合國六標準的產品,從這一點看,符合國六排放要求,不是做不到,只是存在一定難度。“對于國六,國內還不完全具備試驗條件,比如RDE,其作為全新的檢測項目需要大量數據積累驗證,ORVR相關測試設備則需要重新開發。”許艷華擔心,這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導致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屆時沒有產品上市,或者上市的產品達不到法規要求。
許艷華強調,上述風險對所有品牌都同樣存在,在技術儲備上相對較弱的企業需要加快腳步。“標準是最基礎的門檻,而向無污染排放的目標邁進才是車企技術開發的最終追求,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許艷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