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黄色_免费看日本一区二区_在线观看xxxxvideo_成人午夜小视频

付于武:低速電動車管理不能一刀切 產業望彎道超車

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17-01-09        字號:

  1月6日訊 近日,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逾500位行業專家研究編制的《節能 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正式對外發布,描繪了中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藍圖。這樣一份《路線圖》能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怎樣的改變?對此,大公網記 者5日專訪了這份《路線圖》的操盤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他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在經歷了15年快速奔跑后,如今正迎來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 如果能夠在“電動+智能”方面有所作為,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彎道超車,實現幾代人的“汽車強國”之夢。他還呼吁本土汽車企業要學習華為,積極走出去,以大視 野戰略布局國際市場。

  2016年收官,中國汽車市場產銷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預計全年汽車總銷量超2700萬輛,將連續八年問鼎世界第一。面對如此成績,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付于武直言“非常精彩”。但同時,這位在中國汽車產業奮斗了50年的老汽車人也清醒地看到,當今汽車產業發展受能源、環境、擁堵、安全等制約日益凸顯,由 內燃機書寫的130年汽車史或將迎來終結篇,世界汽車產業正處于新技術革命與轉型升級的歷史交匯點,而能否把握住這次變革的風口期,關乎中國汽車產業能否 實現彎道超車。

  汽車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也是制造業強國的載體與抓手。自50年代中國第一輛自制轎車呱呱墜地,到90年代轎車開始進入百姓家,到2009年中 國汽車銷量躍居世界第一,再到如今年汽車產銷量占世界三成,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一路走來十分不易,但大而不強的現狀一直沒有改變。

  為了能更好地引導產業發展把握機遇、圓幾代人的“汽車強國”夢,付于武通過各種努力,組織了逾500位行業專家,研究編制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為中國汽車產業技術勾勒了未來15年發展藍圖。

  《路線圖》提出的總體發展目標是:至2030年,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先于國家提出的“2030年達峰”的承諾和汽車產業規模達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達 到峰值;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智能網聯技術產生一系列原創性科技成果,并實現有效的普及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基本成 熟,具備國際競爭力。

  付于武表示,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正在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低碳化包括改善傳統動力總成技術,以及發展新能源技術,目前用電動機替代內燃機是新能源主要發展方向,而智能化則主要指車聯網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

  付于武指出,“電動+智能”或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2016年全年產銷量有望達到50萬輛,繼續保 持全球第一,電池技術也處于世界第一梯隊;同時,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根基深。他相信,通過“政產學研”全方位發展,發揮中國協同優勢,按照既定路線圖走 下去,中國一定能從汽車大國實現向汽車強國的跨越。

  培育中國車企的華為

  除了順應時代潮流、探索產業新方向,付于武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必須加強國家化進程,思考如何建設像華為一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汽車品牌。付于武說,國際 汽車市場是各國汽車產業的必爭之地,中國汽車產業也應該下大力氣去爭奪。目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的汽車出口量均占產量的50%以上,發展 中國家巴西占20%、印度也有13%;然而,中國去年2700多萬輛的汽車產銷量,出口竟然只有區區70萬輛。

  上述數據顯示出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困境,這背后其實是中國本土車企國際化進程緩慢。付于武表示,中國車企的海外戰略,不能只盯住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必須要有大視野,要有充分地自信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以打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為目標。

  他建議,中國本土車企的國際化之路,一方面可以考慮在海外建廠,通過聘請海外專業人士,有針對地生產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通過海外市場成長驅動中國車企的技術水平及服務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等渠道,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

  此外,付于武強調,中國車企也必須腳踏實地,在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上多下苦功夫。他指出,華為之所以能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是因為它能夠耐下心做好產品,每年超過10%的研發投入,是華為能夠形成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反觀中國不少車企,研發投入每年才2%,這如何能夠生產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才能獲得核心技術,從而站在產業尖端。

  低速電動車管理不能一刀切

  在2016年最后一周,中國低速電動車行業度過了極其焦慮的一周。這個近五年保持年均增長50%的新興行業,可能會因為低速電動車新國標的出臺而戛然而 止。一直對低速電動車發展十分關注的付于武向記者指出,雖然低速電動車在安全系數及產品質量上一直遭受質疑,但也確實滿足了廣大農村地區以及小城鎮人群的 的出行需求。黙許違規發展與一刀切強制取締都是不可取的。監管應該從中國國情出發,尊重各地事實需要,把低速電動車的管理權放給地方。

  近幾年來,中國一些地方低速電動車市場發展迅猛,從2012年至2015年連續四年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預期銷量更有望突破百萬輛。發展迅猛的同時,四輪低速電動車市場也出現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問題。如何監管這一新興行業,是否給予其合法身份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付于武認為,中國低速電動汽車行業的興起對國內經濟將是件好事。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在地域、氣候、經濟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催生了多層次型的汽車市場。 從目前可選擇的交通工具上看,低速電動汽車以其“購買及維護成本低廉、燃料獲取簡單”成為不少農村和小城鎮地區人群最佳代步工具。

  “要盡快出臺并完善相關的監管政策和法規,以規范市場發展。”付于武說。但他不認同將低速電動車劃歸新能源汽車去管理,也不應該由國家層面出臺全國統一的監管辦法,這樣會造成政策制定“一刀切”,不利于行業發展。

  付于武建議,低速電動車的界定可以參考摩托車,或者新劃定一個定位。而監管辦法,可以將路權下放給地方,尊重各地事實需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付于武簡歷

  付于武,1945年生于北京,1970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1969年畢業于北京機械學院(現西安理工大學)機械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70-1999年間,一直于汽車產業一線工作,歷任中國一汽哈爾濱變速箱廠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哈爾濱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99年起至今,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任秘書長、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理事長等職務,先后牽頭搭建了“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聯盟、”“電動汽車技術創新聯 盟”、“汽車裝備技術創新聯盟”及“車聯網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4個聯盟,并制訂了《中國汽車用材技術規范》、《商用車潤滑導則》、《汽車制動系統技術規 范》、《汽車轉向系統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及《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藍皮書》等。

  2009年成功推舉中國工程師首次當選國際汽車組織(FISITA)主席,并于2012年成功舉辦FISITA國際年會。

分享至: